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信息工程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工程

民族主义理论的探讨热潮
信息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2/1/18 阅读数:653

民族主义理论的探讨热潮

1980年代以来,关于民族主义理论的探讨和研究是英语学界(某种程度上也是“国际学界”)一种引人注目的学术热潮。这也程度不同地影响了21世纪中国知识界关于“中国”问题的思考方式。英语学界的相关理论著作,著名的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初版于1983年)、厄内斯特·盖尔纳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初版于1983年)、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主义:历史、理论与意识形态》(1983)、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传统的发明》(1983)、《1780年代以来的民族与民族主义》(1985)等,都出现在相近的时间。

对于这种热潮,许多时候被中国学界作为新一轮“国际前沿理论”加以接受,很少对这一理论兴起的原因及其问题意识的针对性做出批判性分析。这里仅列出几点:

首先,从18-19世纪开始,现代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在与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保持了距离,通过强调一种“建构主义”思路而凸显民族-国家认同和民族身份的现代性。这也使得民族主义问题可以得到批判性的理论探讨,而从诸多意识形态/理论(诸如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的“附属”身份中摆脱出来。其次,这次理论热潮首先出现在英国,研究界经常引用的民族主义理论经典的著作者,如盖尔纳、史密斯、霍布斯鲍姆等,都是英国学者,而且他们也很明确地提到,相关的民族主义理论反思主要针对的是欧洲历史。英裔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以东南亚地区的历史经验为原型所作的民族主义理论探讨,帕尔塔·查特吉在《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中所讨论的印度,则与二战后英法殖民主义帝国体系解体的地区密切相关。这里列出的还仅是在中文世界影响较广泛的著作。霍布斯鲍姆在《1780年以来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导论”部分5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第二版序言6中提及的英语世界相关著作,作者也大多是英国学者。这就需要去追问1980年代出现的民族主义理论热潮与英国到底有何关系,为什么是英国学者对这一理论问题有格外浓厚的兴趣?1980年代正是“大不列颠”作为“日不落帝国”最后崩解的时期,也是其国家内部强化民族-国家认同而民族认同产生激烈分化的时期。可以说英帝国殖民体欧洲出现进而逐渐扩散至全球,民族-国家(nation-state,本文以“民族国家”表达一般现代国家,用“民族-国家”特制西欧式nation-state)也随之成为一种普遍性政治形式。但1980年代出现的这次理论热潮,有意识地系的瓦解和英国内部的民族分化是导致学术界反思民族主义的历史契机。意识到这样的现实针对性,将使人们更明确地思考民族主义理论与历史语境的密切关系。尤其值得注意的第三点是,这次民族主义热潮与社会主义的衰落有着内在关联,并构成了对社会主义理论或意识形态的挑战。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厄内斯特·盖尔纳、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安东尼·吉登斯等都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到,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的兴起,与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相关。而促使民族主义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更现实的动因,则是1980-90年代之交苏东解体、“冷战终结”之后世界性的民族主义热潮。安东尼·史密斯认为,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是今天最大的意识形态”7。从这样的历史视野来看,民族主义理论在1980年代英语世界的出现,显然也与冷战意识形态中社会主义作为曾极具整合力的共同体理论的衰落有直接关系。

种衍生的话语?》(1986年)、斯皮瓦克的重要论文《属下能说话吗》(1985年)以及印裔美国学者杜赞奇有关中国史研究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初版于1995年)等,将民族主义理论探讨落实于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历史的考察时,会格外强调非西方国家民族文化认同上的特殊性。这些非西方学者的研究著作,也成为中国理论界考察民族主义问题时的重要参考。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