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网络通信

您的位置:首页 > 网络通信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信息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2/1/7 阅读数:346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困境的有效路径。针对如何更好地应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对近年来国内期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可,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用机理分析、实施策略探索与实践案例总结三个方面。其中,作用机理分析主要基于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城乡教育公平两个视角;实施策略探索主要集中在加强面向城乡共享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完善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创新区域教育体制机制以及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等方面。文章最后结合当前研究与实践现状、教育改革与发展动向以及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研究重心、研究范式与研究视角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农村教育;研究综述

一、引言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导致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所导致的城乡教育资源配备不均。因此,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要在城乡学校间均衡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

信息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时空得到拓展与延伸,同时,也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得到教育部门与研究者的广泛认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2]。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其内涵、目标与方法都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不断演化。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策略与方法也必然会随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持续推进而不断变化。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备受关注的当前,我们有必要对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梳理,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向,寻求新思路与新路径。这是当前我国促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设计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近年来我国该领域研究与实践的全貌,不仅要求文献检索具备广泛性与代表性,同时,还要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首先从术语组合“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均衡、农村教育、教育公平、农村学校、农村教学点”中依次选择术语组成一对“并含”关系的检索关键字,并使用“篇名”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总共检索到文献261篇。接着通过使用“教育信息化+教育均衡”与“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两组术语进行“关键词”检索,分别检索到文献42篇与140篇。为保证样本文献的相关性,本文对上述两阶段所得的初始文献进行后期筛选与甄别,剔除如会议介绍等非学术性文献43篇、重复文献57篇以及与研究主题相关性不大的文献169篇,得到有效文献174篇。最后通过阅读每篇文献的参考文献,又收集到相关文献14篇。最终得到188篇论文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综合采用了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文献计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当前我国应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的整体概况;应用内容分析法旨在对样本文献的内容进行梳理,以期对样本文献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展开深入的剖析与挖掘,并由此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加以把握与预测。另外,为了保障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文还使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编码与统计,在对样本文献进行内容分析过程中分别使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10与文字云图(WordCloud)等工具。其中,使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10的目的在于,对样本文献研究的内容和主题进行编码与分析,建立相应的分析框架;使用文字云图(WordCloud)工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以更直观地把握当前策略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DB/OL].(2017-10-27)[2018-11-27].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玩程教育研究,2011(4):16-21.

李姗泽,范亮.信息化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41-44.

高铁刚.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2-28.

王卫军,韩春玲,蒋双双.教育精准扶贫对教育信息化的价值求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7(10):57-61.

汪基德.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研究,2017(3):110-112.

万力勇,舒艾.以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与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59-62.

王美,徐光涛,任友群.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一剂良药抑或一把双刃剑[J].全球教育展望,2014(2):39-49.

宋乃庆,杨欣,李玲.以教育信息化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3(2):32-41.

陈耀华,陈琳.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更高层次教育公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22-26.

吴筱萌.以人为本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校际公平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3):75-96.

陈耀华,陈琳.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公平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4):70-74.

王文君,李艺华,王建明.信息技术视域下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32-37.

彭红光,林君芬.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33-39.

孙刚成,王婷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城乡教育公平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3):14-36.

胡钦太.信息化视野中的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命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9-34.

朱莎,杨浩,冯琳.国际“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分析——兼论对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7(1):82-93.

廖宏建,张倩苇.“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的转移逻辑与价值选择——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8(5):5-11.

高铁刚.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6.

刘荣,吴必昌.促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扬州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9-31.

何克抗,余胜泉,吴娟,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9(2):5-18.

雷励华,左明章.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38-43.

梁林梅,陈圣日,许波.以城乡同步互动课堂促进山区农村学校资源共享的个案研究——以“视像中国”项目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3):35-40.

黄涛,田俊,吴璐璐.信息技术助力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结构创新与均衡发展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8(5):47-52.

周玉霞.同步直播课堂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52-57.

王继新,张伟平.信息化助力县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2):1-7.

冯建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2(3):1-4.

刘志军,王振存.走向高位均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应然追求[J].教育研究,2012(3):35-40.

陈霜叶,孟浏今,张海燕.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政策证据:以证据为本理念对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4(2):121-128.

刘雍潜,杨现民.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14(5):11-14.

封清云,郭炯,郑晓俊.大数据支持的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科学决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21-26.

杨现民,唐斯斯.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1.

王继新,吴秀圆,翟亚娟.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12-17.

BRONFENBRENNERU.Theecologyofhumandevelopment:experimentsbynatureanddesign[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9.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