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数字产业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产业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文章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1/10/22 阅读数:310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摘要技术进步带来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偏向,或者说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巳是学者们研究甚广的问题。面对21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进步,本文在总结巳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特征做出了信息技术变化、企业组织变革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存在互补关系的理论假设,并运用世界银行2005年和2012年的企业调查数据通过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给予此假设在中国企业环境下的实证支持。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组织变革都提高了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比例,降低了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并且信息技术应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在考虑技术内生性、企业异质性后结论依然成立。论文最后讨论了其可能的深层政策含义与潜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技能劳动力;需求信息;技术进步;企业组织变革;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

本文考察企业级数据中反映的IT技术、企业组织和劳动力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检验信息技术进步是否是技能偏向的—一导致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和收入差距扩大。采用如下的计量方法:首先考察信息技术、企业组织变革、劳动者技能几个互补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运用综合模型确定劳动者的技能结构和收入差异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考虑信息技术与企业组织变革的互动影响、信息技术与企业组织变革的内生性问题和企业的异质性问题。基本模型如下:

L,=a/T+f3WO+y1Y+y2Trade+y3/ndustry+y4Province+y50wnership+μ

其中被解释变量主要指劳动力的技能结构:大学及以上学历员工比例。0等式右边的主要解释变量为信息技术IT、企业组织结构WO。如果信息技术是技能偏向型的,则其对高技能劳动力比例的影响系数为正,对低技能劳动力比例的影响系数为负。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控制变量,以加大模型的解释力度。主要的控制变扯包括企业规模(用主营业务收入Y表示)、对外开放程度(用产品海外销售比例Trade表示)、行业Industry、省份Province、企业所有制Ownership。O信息技术与企业组织变量之间存在着互动效应,我们通过增加交叉项来反映这一问题。

(一)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运用2004年的数据对信息技术、企业组织变革和劳动者技能这三类变量进行了相关性检验。从表2中可见,企业的劳动力技能存量、IT技术存量和企业组织之间都有较为显著且统计上程度较大的正相关关系,但这只能粗略地体现出三者的互补关系。无论是大学及以上学历劳动者比例,还是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劳动者比例都与四个信息技术变量显著相关,其中与常用电脑的员工比例和IT投资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之间的相关性更高一些。劳动者技能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但真实的关系如何,还需要运用更完整的计量模型来检验。而信息技术变量与企业组织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暗含着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决策权力下放,而决策权力的下放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四个信息技术变量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不同时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变量,以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

这一系列相关性检验明确地表明了中国企业在IT投资、企业组织与劳动力技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既可能来自我们假设的三者的互补关系,也可能来自某一潜在因素或巧合同时驱使三者向同一方向变化。

(二)信息技术、组织变革对劳动者技能的影响

如果企业的IT进步和与之匹配的企业组织变革共同代表了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的话,那这两者应该能够解释企业的劳动力技能需求变化。

3(1)一(4)列、(5)一(6)列分别是运用2004年数据和2011年数据的计量结果。在控制其他解释变量的基础上,2004年不同的IT解释变量能够以显著且程度较为可观的系数解释企业高技能劳动力比例,例如常用电脑的员工比例提高1%,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提高0.418%。尤其是常用电脑的员工占比和IT投资占比的系数较大,这与表2的相关性分析一致,在下面的分析中主要运用这两个技术变量。2011年的数据也印证了信息技术的技能偏向。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员工决策权力的提高、企业管理流程的引用也要求提高劳动者技能。下面还要考察信息技术和组织变革之间的互动影响。如预期的那样,企业营业收入越高,需要的高学历劳动者比例越高。但海外销售比例与高技能劳动者之间却是反向联系,联系到我国企业大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现实,出口的扩大并没有带动高技能劳动力比例的提高。O相关文献巳指出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是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对千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是否会提高劳动力技能还需要具体研究。

下面考虑信息技术与企业组织变革之间的互动影响,及由此引起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冲击,并考虑内生性问题。加入交叉项后,技术变量和组织变量对高技能劳动力提升的作用有所增大,这印证了Bresnahanetal.(2002)的发现:信息技术对劳动力技能的影响在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结合时会更大。但交叉项本身的影响不明确,已有研究也表明这种互动影响的方向并不明确,如Caroli&Reenen(2001)。

考察了信息技术对正式员工的影响,以反映组织流程的变化,结果发现信息技术提高了正式员工的比例。同样,在没显示的结果中,运用2011年的数据分析使用电脑的员工比例对非生产工人比例以及技能型生产工人比例的影响,表明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非生产工人和技能型生产工人的占比。前面提到,企业的劳动力技能存量是一个相对固定、短期内难以变化的变量。

短期可变的人力资本政策变掀一接受IT培训的员工比例一一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结果发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带动了接受技能培训人员比例的提高。企业组织变量的工具变扯。这一变量为企业与政府劳动与社会部门的关系好坏,政企关系会影响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职工的权力心但政企关系不大会与企业高技能劳动力比例有关。结果显示虽然企业组织变量的系数提高,但不显著。对组织变革的工具变量检验的结果发现F统计量为57.37,远大千10,则说明组织变革的工具变量不是弱工具变量。进一步进行Hausman检验分析工具变量法和最小二乘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P值为0.51,则可认为不需要运用工具变扯,组织变革是外生的(最终原因),OLS结果即第(2)列的结果是可信的:组织变革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同时考虑高技能劳动力、信息技术和组织变革的内生性问题,分别建立了高技能劳动力、信息技术和组织变革的回归方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得到高技能劳动力回归方程中信息技术变最(常用电脑的员工比例)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影响系数为1.13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一结果更可信,它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大,但小于表4第(5)列中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

我们希望了解信息技术对较高技能劳动力产生需求的原因,即他们可以做什么。2011年的数据中有一个关于企业创新的问题,询问企业在过去三年是否采用有关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的新技术或设备、在生产中引进新的质量控制流程、引进新的管理流程、给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引进新的产品或服务、给现有产品或服务增加新特点、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采取方法提高生产灵活性。我们将企业人力资本变量、信息技术变量和这些问题的回答结果("是“定义为1'"否”为O)建立Spearman相关检验心发现高中以上学历占比与在生产中引进新的质量控制流程、引进新的管理流程、技能培训、引进新的产品或服务正相关,说明他们在这些方面起到作用。而信息技术在以上哪些领域如果被广泛使用心则可以发现高技能劳动者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因为已经知道信息技术与高技能劳动者是互补的。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在采用设备技术、培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灵活性方面应用较广,这也应该是高技能劳动者施展才能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宋冬林、王林辉、董直庆,2010《: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存在吗?一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第5期。

[2]谢富胜、周亚霆,2012a《: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教学与研究》第3期。

[3]谢富胜、周亚霆,2012b《:技术决定论还是社会控制论一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的复兴》,《经济学家》第4期。

[4]徐舒,2010《:技术进步、教育收益与收入不平等》《经济研究》第9期。

[5]姚先国、周礼、来君,2005《: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就业结构》《,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