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网络通信

您的位置:首页 > 网络通信

理解教育资源不均衡及其社会后果的关键概念
文章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1/9/2 阅读数:233

理解教育资源不均衡及其社会后果的关键概念

摘要:过去30年来,中国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迅猛,但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状况及其负面效应,始终是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瓶颈,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本文主要基于国家教育统计数据,比较了2003年和2013年中国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发展及其差异状况,重点分析了这种差异状况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折射了整个中国社会城乡利益的失衡格局,其负面效应的破解亟待整个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城乡差异;教育资源分配

中国当前的各种教育差距,主要是由历史形成的城乡之间诸多的不平衡发展造成的。与这种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相比,当前真正值得我们重视且我们能够进行改变的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这一制度性因素突出表现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作为一种具备结构性力量的制度安排,势必对个体的教育选择产生影响,并带来个体在入学机会、教育程度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别,继而导致一系列社会后果。正如吉登斯所说:“结构同时进入行动者和社会实践的构成当中,存在于这种构成过程的各个时刻。按照理性选择理论,个体的教育选择实际上是一种理性计算的结果,是个体及其家庭基于当前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所做出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也就是说,社会成员的教育选择既追求最大利益又受社会结构的制约,是一个关于成本和收益、个体能动性与结构约束性等比较衡量的理性决策的结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种既定的结构性制度安排一旦被个体感知到,就能影响个体的教育选择。

教育链是指由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教育节点组成的完整序列。此概念有助于理解个体和家庭教育选择的可能变化路径,它具有以下特点:(1)累积效应。每一教育节点的实现都成为进入下一教育节点的资本,教育节点积累的越多,教育链发挥的作用也越大。(2)逐级递增。教育链是对教育路径的理想描述,以教育节点为单位,联系着不同的教育层次,下一教育节点的层次高于上一教育节点(3)“教育链的起点是学前教育,终点是研究生教育。(4)单方向。教育链是教育的向上递增积累过程,除非个体由于特殊原因在某一教育节点上降级或停留,否则教育链的方向一定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不会倒转。教育链是一种理想假设,它基于人们对教育的向上流动功能的认同。事实上,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结构中,借助教育通道提高社会竞争力,是个体与家庭实现社会地位提升、预防代际地位下滑的最重要的选择路径。因此,人们倾向于认为,实现越完整的教育链越好,即将教育链中的所有教育节点(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完成。在国家教育资源城乡分配差异的前提下,人们理性选择实现教育链的路径至少可能出现以下5种选择:

代表了两个极端的理想类型路径,代表的是全部选择乡村教育节点,然后升入高等教育。代表的是全部选择城市教育节点,然后升入高等教育。教育链的起点是学前教育,受城乡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影响,若要完成教育链,在基础教育阶段至少会出现三个机会点。第一个机会点出现在小学教育,这个时候可能出现路径,即接受乡村学前教育但考虑到乡村小学教育与城市小学教育的教育资源差距,有能力的乡村家庭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从城市小学开始继续完成教育链。第二个机会点出现在初中教育,也就是路径,在接受乡村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后,同样考虑到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从城市初中开始继续完成教育链。第三个机会点出现在高中,即路径,在接受乡村学前和义务教育后,从城市高中开始继续完成教育链

参考文献:

[1]P.布尔迪约,J.-C.帕斯隆.(2002).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RichardBreenJohnHGoldthorpe(1997)Explainingeducationaldifferentialstowardsaformalrationalactiontheory,RationalityandSociety9(3)275305

[2]安东尼·吉登斯.(2015).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郭忠华、徐法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褚宏启.(2015).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革———新型城镇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教育研究(11)413

[4]高兆明.(2007)制度概念的存在论辨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512

[5]李春玲.(2010).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社会学研究,(3)82113

[6]李春玲.(2014).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察.社会学研究,(2)6589

[7]刘云杉.(2015).大众高等教育再认识:农家子弟还能从中获得什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1)8285

[8]王根顺,刘凯,魏永胜编选.(2013).中国教育年报(2013年版).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9]吴愈晓,黄超.(2016).基础教育中的学校阶层分割与学生教育期望.中国社会科学,(4)111134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