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数字产业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产业

论在线学习论坛的生态治理
信息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1/11/29 阅读数:373

论在线学习论坛的生态治理

摘要在线学习论坛是用于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的重要学习环境,建构一个和谐、有序和高度自治的在线学习论坛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线学习论坛是由学习者、教师等主体因子和学习活动、学习资源、讨论话题、论坛文化、论坛规范等环境因子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属性。因此,依据生态思想和原理对在线学习论坛进行生态治理是解决学习论坛中普遍存在的话题生长性不强、资源生成性不足、活动参与性不高、主体互动性不够等诸多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在线学习论坛;生态问题;生态系统

1引言

在线学习论坛(The Online Learning Forum)是用网络技术构建的,用于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的虚拟学习环境。它由于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灵活性、反思空间的宽广性、思想表达的开放性以及高效交流的支持性,己经成为教与学的有效平台。在线学习论坛能够有效支持师生进行在线答疑解难、集体在线研讨、小组协同工作和知识与智慧共享等活动。由于在线学习论坛赋予了学习者掌控讨论活动的更多自治权,允许多种思维并存,学习者通过不断的比较、验证和深化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衍生新思想,促进知识的联通、同化和重构,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深层次知识的建构能力。[1]目前,在线学习论坛己经成为各类教育网站、各种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学生在线学习的重要环境。然而,在学习论坛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讨论活动自由混乱,缺乏有序性和生长性;讨论话题预设性强,缺乏生成性和多元性;主体的情感交流缺失,缺乏积极地参与和互动;资源环境的能量流动不循环,缺乏维护和净化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线学习论坛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在线学习的质量。学者们己经从多种视角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本研究拟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在线学习论坛的设计、组织和管理策略,为优化论坛环境、促进学生的在线学习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案。

2、在线学习论坛的生态属性分析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在线学习论坛是一个由主体因子和其周围的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构成的生态系统。

2.1在线学习论坛的构成要素与结构

在线学习论坛的主体因子包括学习者、在线教师、助学者和学习管理员;环境因子包括学习活动、学习资源、讨论话题、论坛文化和管理规范。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仅促进了主体的发展,而且也丰富了环境。其中,在主体因子之间,又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子环境,相对于学习者来说,教师、助学者和学习管理员又称为环境因子。

(1)生态主体因子

学习者(学生)是在线学习论坛中的核心主体。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助学者、学习管理员等其他生态主体都是为了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而存在的。教师作为论坛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学习支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助学者作为学生的学习顾问,随时监测学生的学习动向,为学生答疑解难;学习管理员是论坛秩序的维护者和学习气氛的带动者,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带头、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他们通过各种活动与学习者发生交互,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他们自身也会从这种持续的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在线学习论坛的生态群体以学习者为核心主体,让学习者在多边的人际环境中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这些主体因子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惠互利的生命共同体。

(2)生态环境因子

学习活动是在线学习论坛生态系统中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因子,是其他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作用于学生的中介;讨论话题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导火索,话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讨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学习资源是实现学生知识增值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物质支撑;论坛文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氛围导向;论坛规范规定着生态主体发出积极正向的教与学行为,是论坛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机制。

各种生态环境因子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协调作用于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学习养分,是一种能够支持学生成长的给养环境。学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既受惠于学习环境,同时又不断地优化和改造学习环境,主体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最终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Judith McNamara. Assessment of Online Discussion Forum for Law Students [J].Journal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2006(2):1-14.

[2]常杰,葛澄.生态学「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6.

[3]孙传远,刘玉梅.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2):54-59.

[4] [13]张立新,张丽霞.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51,163.

[5]王广新,单从凯.课程BBS讨论的漂移现象与表现特征[J].中国远程教育,2007,(1):43-47.

[6]刘丽南,任剑锋.协作知识建构视角下的教师论坛组织策略研究—以教师论坛网中的教师BBS为研究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94-97.

[7]张立新,王清.论生成性网络课程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4):14-20.

[8] LooiC. K.. Enhancing Learning Ecology on the Internet [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01(17):13-20.

[9]章国英,胡继岳.网络教学环境中情感交流的缺失及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5,(1):15-20.

[10]王陆.信息化教育软件资源的生态资源观及其成熟度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7,(9):50-53.

[11]张立新,李红梅.虚拟学习环境的生态失衡及其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7):17-20.

[12]余谋昌.生态学中的主体与客体[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8,(3):19-29.

[14]张丽霞,王文利.生态系统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环境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0,(8):29-32.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