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科普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中小学生大文科普教育的作用研究
文章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1/12/2 阅读数:372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中小学生大文科普教育的作用研究

摘要仰望星空,启智益心。中小学生天文科普活动不仅是“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所需要,也是培养中小学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具有公益性、组织性、丰富性的特点,参与中小学生天文科普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科普志愿;中小学生天文科普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遵循观测一理论一观测的发展途径,不断把人的视野伸展到宇宙新的深处,是一门激发科学兴趣、开拓视野的自然科学,适合培养中小学生探索精神、提高科技素养。而天文学是目前唯一没有被列入中小学正式课程的基础学科,因此开展中小学生天文科普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在中小学校开展天文科学教育的难点主要有二:一是在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体系中,系统的科学教育课设置不足;二是普遍缺乏优秀师资,目前全国设有天文专业的高校仅有4所,而中小学科学课教师的天文学基础普遍较差,使得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存在天文教师队伍不足、天文专业教材不全、天文实践教学不多的困难。因此校外中小学生天文科普教育成为中小学生获得天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中小学生天文科普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的特点

科普志愿服务不同于一般简单的志愿服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作为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而提供服务。大学生科普志愿以服务社会为主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以针对普通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的。现阶段的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1.1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公益意识强。

我国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己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气,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公益类型,高达78%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资源活动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本身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有对志愿服务拥有极强的热情。

1.2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组织优势明显

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组织依托高校共青团成立,高校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学生信赖的组织,有着科学完备的组织体系,同时各级学生会、科技协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等学生组织和社团,覆盖面广,组织结构严密有序。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基于社团管理模式,确保其能够根据需求变化及时革新管理思想和优化组织结构。以构建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网络为方向,以科普志愿服务需求为动力,依循学校办学规律和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发展规律,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发展规划有序,发展目标明确,实施步骤清晰,组织优势明显。

1.3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形式成效丰富

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具有非常明显的多样性特征,如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博物馆开展科普讲解服务;组织科技周、科普日、中小学生科技博览会、科技辅导团、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服务等。大学生科普服务志愿者主动深入基层或在科技场馆中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科普活动、科普讲解服务,从事科普咨询、发放科普宣传品、传播与科技设施相关的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的多样性符合大学生参与不同类型志愿服务的需求,吸引着众多大学生的广泛参与。

2、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参与中小学生天文科普的作用研究

2.1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是推动中小学生天文科普发展的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科协组织制定了《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普事业发展离不开科普人才的支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强调要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建设,发展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是科普志愿者的主要来源,在现阶段的条件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大学里浓厚的社团组织氛围,利用大学生思维活跃、热心公益、能力突出等优点,以解决中小学生天文教育科普人才队伍短缺的矛盾。

2.2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成为高校科普资源与中小学生天文科普的结合平台

高校蕴藏着参与中小学生天文科普教育的巨大潜力。高校拥有的科学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模拟星象、天象馆、天体物理中心、科普天文台等各类科学技术设施及场馆,不仅满足高校师生研究兴趣和教学需要,同时也可服务于社会和公众。通过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团体组织的各类科普服务形式,如手工作坊、天文望远镜观测、表演、电子杂志、视频影像、微博微信、开放式课程等等,组织中小学生走进高校,体验天文,可有效弥补中小学生天文教育场地缺失、设施简陋、形式单一的问题,使中小学生天文教育达到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知识性强的目的。

2.3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形式丰富适合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针对不同中小学生群体的特点,组织开展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的互动式、体验式科普展览等志愿服务形式,有效开拓、延伸、补充中小学生的天文知识,激发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中小学生的科学潜能,调动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科学素养。

在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中小学生天文科普活动中融入文学和哲学教育,是提升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巧妙地插入对天文学家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的介绍,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致,还能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促使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另外,我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每当神舟号飞船、天宫号目标飞行器、嫦娥号探测器发射时,可以组织中小学生观看发射的现场直播,激发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加全面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建立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团体,高校指导开展大学生科普志愿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中小学生天文科普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益于大学生对天文专业领域了解广度和深度的提高。

3、结语

总体而言,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参与中小学生天文科普教育,通过大学生科普志愿团体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的互动式科普展览等志愿服务形式,可以有效发挥高校科技资源优势,拓展中小学生校外科技教育渠道,弥补了现阶段中小学生天文科普师资场地缺乏、天文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的缺点,可以激发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同时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天文科普服务的实践经历能增强他们的奉献意识和服务精神,促使其能学以致用,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或将激发其自身所具有的科学研究潜能,末来或可能成为我国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为我国天文及航天事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维平,蔡哲,姜喜东.基于万维望远镜中的中学天文教学与科普实践活动探索[J].广东科技.2015 3(6)38-40

[2]邱也.关于科普人才培养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412-416

[3]樊军辉,张靖仪,刘怡等.广州大学天文教育和学科的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1(3)95-96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