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计算机教学

您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教学

慕课应用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
文章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1/9/10 阅读数:173

慕课应用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

摘要:两年来我国高校慕课教育在课程建设、平台运营等方面的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高校、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回落,支撑开放在线教育模式的生态系统均不完善。究其原因,一是我国高校尚未培育形成发展慕课教育的内在动力、开放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慕课这一新事物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自身固有的内在矛盾。为了促进慕课健康发展,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保证有效的制度与政策供给;高校应为慕课教育的发展提供系统支持与配套服务,实行跨校学分互认,为慕课教育创造发展空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工作重心从知识传播向知识创造转移。

关键词:MOOC;中国高校;慕课教育;高等教育;问题分析;对策

(一)高校层面

慕课应用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为在线教育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办学管理带来挑战。作为教育的组织者,高校应为慕课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配套服务。

1.设立学校层面的慕课工作推进机构。(1)研究慕课教育模式的特征与发展规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慕课发展的战略、策略、规划、时间表与路线图,负责本校慕课工作的协调、培训、推进事务。(2)探索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及翻转课堂等创新性教学模式,融合到人才培养中[14](3)慕课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制作、管理与运行成本高昂,技术要求高,单个或几个教师难以胜任,高校有必要为其运营与教师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资金、技术支持。(4)对于已经开课的教师,应该在人力调配、资金、技术、设备、翻转课堂教室空间等方面提供支持。

2.当务之急就是围绕学分互认进行配套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跨校选修慕课,建立慕课学分认可与授予制度,考虑允许通过慕课进行学习并获得学位[15](1)学分互认的前提考核要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慕课上课、测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现象严重。可采用线上学习、线下测试、考核的O2O混合方式杜绝网上作弊的可能。(2)要配套建立慕课课程质量认证与分级制度,只有通过质量认证或达到一定级别的课程才能进行学分互认。(3)建立慕课教师的教学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并对分流教师做出妥善安排。

3.慕课课程建设方面实行有计划逐步推进的精品战略。高校可以选择本校几门有特色而且适合慕课模式的课程,精心制作,组织团队协同运营,努力打造精品课程,样板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的优化改进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课程内容需要吸收新的科学知识与学术研究成果来不断补充、完善,教学方式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与教学效果的评估进行不断完善。

4.建立慕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16](1)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科学的慕课课程质量评价、教师考核、薪酬激励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慕课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与运行课程,应该在制度内得到相应的认可与奖励。可以通过学习者对网站、课程内容、视频质量、教学效果、用户体验、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以此评判课程质量,作为教师的教学考核依据;(2)慕课的建设、管理与运行应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以形成多方共建共享共赢的局面。慕课平台的开发、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是一项技术极强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专事教育和科研学术的机构,本身不适合主导这项工作,因此应该引入专业公司负责这部分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慕课资源建设与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完善在线教育生态系统,努力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教师层面

慕课首先改变的是教师。面对慕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直面挑战、争取主动,抱着开放的态度去认识、去实践、去创造,积极参与并且融入其中。一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认真研究学习慕课教学的客观规律,掌握慕课制作与教育教学技术,适应“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二是慕课使教师之间的竞争加剧,同时也提供了教师之间合作的可能,慕课模式下教师主要依靠团队共同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学会适应团队协作;三是教学中要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教师要实现从讲授者和讲解者向学习的激励者和启发者的转换。翻转课堂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转变教学风格与教学技巧;四是教师工作重心应实现从传递知识向创造知识转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北大慕课.北大网络开放课程项目简介[EB/OL].http://mooc.pku.edu.cn/mooc/intro.php?lmid=1,2015-03-05.

[2]祝智庭.“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2014-05-21(11).

[3]翟雪松,袁婧.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97-102.

[4]刘和海,李起斌.“中国式MOOC”概念探讨及平台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5):81-87.

[5]冀付军,李利聪.我国发展MOOC的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27-32.

[6]胡钦太,林晓凡.面向服务的MOOCs分析与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39-43.

[7]李曼丽,张羽,叶赋桂.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8]MOOC学院.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EB/OL].http://mooc.guokr.com/post/610667,2015-03-05.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