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科普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文章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1/8/17 阅读数:202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科技革新的产物,是国家工业化的直接推动力。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代的紧密耦合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非耦合阶段、新型工业化时期的松散耦合阶段。从国家工业化的角度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在有计划的工业化阶段实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政策;在市场导向的工业化阶段推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分离政策;在新型工业化阶段倡导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立体交叉政策。

关键词:工业化;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松散耦合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习者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职业教育特指中下层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英文中的VocationalEducation相对应,人们一提职业教育就认为它是低层次的,这是传统的理解;广义的职业教育指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与英文中的ProfessionalEduca-tion相对应,这是一种面向广大青年整个人生的教育,涵盖从基本技能到高级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从中等专业一直到博士层次的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终身性、高技术性、职业性和产教融合,是一种广义的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关系

耦合(coupling)一词源于物理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或者是通过各种内在机制互为作用,形成一体化的现象。耦合关系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系统耦合(systemcoupling)特指两个以上独立的同等级的子系统交互部分发生耦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系统。系统耦合可能会使原来的系统产生进化,变成耦合系统,最终成为一个新系统,即复合系统。复合系统或耦合系统经过解耦后,恢复原来的系统模式。根据总系统与子系统关系的不同,耦合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紧密耦合、非耦合、松散耦合。紧密耦合是指总系统的表现覆盖了各子系统的特征,非耦合是指各子系统的特征未体现总系统的特征,松散耦合是指总系统的表现和各子系统的特征同时存在,总系统的表现没有因为功能分散于各子系统而失去核心控制。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二是社会经济通过提供办学资源和就业机会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约束。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同关系体现在:一方面,耦合系统要求在社会经济承载力范围内发展高等教育,控制过度教育;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承载力是动态的,可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把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两个系统通过各自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协同的现象定义为高等教育社会经济耦合,产生的系统称为高等教育社会经济耦合系统。系统耦合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一体化的桥梁,其政策含义在于将高等教育视为开放系统,在促进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同时,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社会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承载能力,实现高等教育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水平的提高。根据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联程度,它们之间的耦合也分为紧密耦合、非耦合和松散耦合。紧密耦合是指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系统联系过于紧密,以至完全融为一体,高等教育失去自主性和独特性。非耦合是指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没有任何联系,高等教育是一个封闭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完全脱节。松散耦合强调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基础上发生系统联系,但是反对联系过于紧密。这是因为系统联系过分紧密,会使一些微扰放大、迅速发展,不可逆转地扩张,导致发生系统事故。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代的紧密耦合、改革开放初期的非耦合、社会转型期的松散耦合。为了描述这一历史演化过程,我们围绕国家工业化与职业教育转型进行相关梳理。

2、结语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确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中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热点。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与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的矛盾、实体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体系非耦合的矛盾,教育部决定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和应用型高校的经验,通过试点推进、示范引领,引导2000年以来新设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这一政策表述引发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变革与转型的持续关注和对中国教育改革动力的讨论。

教育改革有两种基本的路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革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变革。强制性变革由政府主导,通过政策法令引入并实施。这种变革具有政府为变革主体,程序为自上而下,改革路径是激进式的特点。诱致性变革由基层主体自发倡导、组织和实施。这种变革具有改革主体来自基层、程序为自下而上、改革路径是渐进式的特点。强制性变革是一种行政主导的变革,这种变革以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紧密耦合为表征,集权和过度控制导致政策变形和政策失效。诱致性变革是一种自发生长的变革,这种变革以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非耦合为表征,碎片化和不可控制导致变革不可持续和难以制度化。中国职业教育60年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变革与转型:第一次变革与转型发生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是一次强制性变革。通过这次变革,政府把民国时代进行通识教育的大学转变为进行专业教育的单科性院校,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格局。第二次变革与转型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是一次诱致性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各高校强化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办学理念,积极推动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的回归,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格局。这两次变革都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前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革,后者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变革。集权失之过分控制,分权错在走向无序。现在我们正面临第三次变革与转型,这次变革要吸取前两次转型的教训,应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策略,使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形成一种松散耦合关系,上有政策,下有压力,变革才能真正发生。

教育改革必须树立复杂性思维。复杂性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教育改革必须采用一种通过联系背景和综观全体来把握对象的认识方法,要求认识的背景化。中国职业教育变革历程和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是息息相关的。中国的工业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有计划的工业化阶段(1949~1978),二是市场导向的工业化阶段(1978~2002),三是新型工业化阶段(2002年以后)。与工业化进程相对应,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有计划的工业化阶段实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政策;市场导向的工业化阶段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分离;新型工业化阶段主张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立体交叉。复杂性思维告诉我们,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从耦合关系的角度看,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代的紧密耦合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非耦合阶段、新型工业化时期的松散耦合阶段。松散耦合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一种理想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既保留各自的特点,又彼此互动。

参考文献:

[1]查建中:《面向职场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

[2]黄剑坚、王保前:《我国系统耦合理论和耦合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防护林科技》2012年第5期。

[3]张首魁、党兴华、李莉:《松散耦合系统: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结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9期。

[4]《新中国工业化历程》,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zhuanti/gyhjcbg/2007-09/10/content-8850547.htm

[5]《当代中国》丛书教育卷编辑室:《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资料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86年版,第46页。

[6]周光礼:《以俄为师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第3期。

[7]廖其发:《当代中国重大教育改革事件专题研究》,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251页。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