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网络通信

您的位置:首页 > 网络通信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
文章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1/8/14 阅读数:219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伴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中教育实践的深化发展v度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_拳连与应用,而逛渐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全球性热点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问,世界上许多地区、国掌以废国际组织都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教育信息化宏观政艇与战略,井积极推动这些宏观政艇与战略的落实与实施。通过系统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对“教育信息化宏观政艇与战略研究”系列文章的目的、研究对卓、研究方法与过程进行介招,进而深入分析了此项研宄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重要意叉与价值。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政策;教育信息化构成要索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情景中的应用.我国学者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工作,议题多涉及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与价值、历史与现状、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研究、人力资源培训的研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研宄、国外教育信息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的研究等等。然而,在现有文献中有关教育信息化内涵与外延的论述却相对较少,在这个问题上各家观点也不尽统一.甚至存在较大分歧。总体来看,国内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突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将教育信息化定义为系统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或者系统工程。例如,南国农指出,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黎加厚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田。他不仅强调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变革的结果.更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过程。2004年,李克东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另一类突出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强调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例如.2002年,陈小鹰等人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与教学中,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社会需要的教育环境”H。2004年,吕耀怀认为,“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通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面变革”圈。2011年,何克抗将教育信息化定义为:“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

无论是从过程的角度,还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教育信息化.是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系统地提升和变革教育的一个过程。事实上,从字面上来理解.“信息化”、“现代化”、“工业化”等语汇之中的“化”字本身.应当被理解为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一种为人们所追求的状态和境界。因此,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全或无”的两极状态,而是一个渐进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孤立的、局部的技术应用.而是一个整个教育系统与各个子系统的系统变革: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领域.以促进教学变革为目标.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实现学习型社会为核心的动态的系统过程。

2.2教育信息化的外延

通常.明确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分别是定义和划分。耍弄清楚教育信息化的外延,就必须从对教育信息化的划分人手。而事实上,不同的划分标准,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分类。具体联系到教育信息化,如果我们将其看作是一个系统,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它的外延,必然就涉及到教育信息化的子系统是什么?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涉及哪些领域?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能否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不仅仅涉及到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是否全面、深入,更关乎我们所有的实践、评估是否能够科学、有效地展开。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外延的论证是一个无法逾越的课题。

尽管有关教育信息化报道随处可见.但关于教育信息化本质、内涵与外延的论述,在国内并不多见,其中有说服力的观点则更为罕见。在论及教育信息化要素的时候.比较普遍且通俗简明的一个说法是“路”、“车”、“货”、“人”。其中“路”指的是教育信息化中的基础设施,如,计算机、机房、网络等;“车”指各种平台系统:“货”指为了促进教学而设计开发的各类教学资源;“人”指的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其他教育工作者。有了路,车才能够行走,车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运货,而货的最终价值是为了服务于人。从这个角度看,“路”、“车”、“货”、“人”的教育信息化要素说.似乎能够很好地解释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及其发展路线。事实上,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也确实大体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程。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学者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也开展了一定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张建伟从环境与实旌两个层面.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认为教育信息化包含执行层、动力层。其中执行层包括教育实践、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与服务、人件、规划管理。教育信息化的动力层(制约层)包括思想观念、投资、体制、文化。

杨晓宏则从物、人、应用、保障四个维度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包含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其中,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保障旧。

虽然张建伟与杨晓宏二人对教育信息化构成要素的分析角度不同.但他们都认为教育信息化构成要素包含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政策的保障。二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管理、文化、法规和标准三个要素。

随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于教育信息化构成要素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2012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家教育部就围绕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对未来十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啊。此外,规划中还强调了平台、支撑环境的建设。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个规划中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评价却较少涉及。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 究,2002,(11):3.

[2]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5-8.

[3]李克东.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改革[J].广西教育,2004,(17):20-22.

[4]陈小鹰,王建民.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我们的任务[J].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S1):25-27.

[5]吕耀怀. 教育的信息化及其道德控制[J].教育与现代化,2004,(1):3-8.

[6]何克抗.我国 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

[7]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9-13、28.

[8]杨晓宏,梁丽.全面 解读教 育信 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7- 33.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