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优秀期刊。 《电子制作》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办刊尊旨: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电子制作》杂志旨在推广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电子制作》杂志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更多

计算机教学

您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教学

从考试四要素探讨高考的改革
文章来源:《电子制作》杂志社 发表时间: 2021/8/7 阅读数:224

从考试四要素探讨高考的改革

摘要:考试制度是教育体制里量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整个教育体幸{的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考试以各种形式存在了两千多年,世界各闽也广泛采用.通过考试来评定考生的水平与能力,在中固有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群众基础,而禹专又是所有考试之中王重要的考试.因此,高考渐渐成为擞育发展的‘总指挥“.高考御度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质量,蛄合评估制度,改革考核方式.改善考核科周与内客,转变传统的成缋评定方式,有利于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毒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考试制度;高考;评估制度;教育体剞

1952新中国开始实行统一招生、统一高考制度。1977年拨乱反正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按照规定,中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教育法明确规定实行考试制度,国宗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承办.每一个阶段的教育均要进行考试,以确定是否毕业以及是否具备进入下一阶段接受教育的条件。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提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自从素质教青提出以来之后,‘素质’虽然已经得到教青机构的普遍重视.但是素质教育仍然很难获得公众的肯定。

1、中国考试制度的沿革

考试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既然有考试存在,就难以避免教育向着考试的目标发展。考试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在中国源远流长,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教育的发展。

1.1中国古代考试制度

周礼-学记》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垫,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较早出现的考试方式,先秦时期比较卑擞的官职如伍长.乡吏等小官则通过选拔的形式任命.汉武帝在位时开始实行察举制,通过(花钱买官),任子(世袭创)、征辟(征召有名气的人当官)这三种方式任官,然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安排考试,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通过考察把人才推荐给朝廷,考核台格的授予官职.察举制主要考核聿廉、秀才,明经、明法,贤良方正等科目,即是相当于考核品德、才能、经书、祛律、品格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上采用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以家世(家庭背景).行状(个人品行)等项目评估人才的水平,分为九品由中央任命录用。隋文帝开始分科取士。隋炀帝时设明经与进士两科,通过考试镱问的方式选拔人才,形成了科举制度。唐时分为常科与常1科,常科每年举行一次,剖科由皇帝临时主持.宋朝时分成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三个级别,元朝氲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分为多试,会试,殿试三道.此后备朝基本上在此基础上举行科举考棱,选拔人才。

1.2中国近现代考试斟度

科举考试于1905被光绪皇帝下诏废除.但是以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被孙中山创建的文官考吏制度延续了下来.文官考试制度主要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盲昔通考试两个级别.文亩高等考试是国家级的考试,主要考试的科目是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等.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推行。壬子癸丑”学制,将清末实行“癸卯’学制时的学堂改为攀校,并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段实行教育,其中的小学含有埤的初等小学是义务教育,民国初年的北京政府收回了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毕业考试权,实行了中学入学招生考试,毕业考试分别由教育都和教育厅举办,在南京国民政府期间,又推行了中小学毕业会考制和全国高等学校的统一招生考试制度,还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考试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学体制基本上与1922年民国实行的。壬戍’学制一致,由六年的小学与六年的中学以及四年的大学组成.当时中国的各所大学自主组织入学考试,考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而参加相应的考试。

2、考试各要素与高考

《周礼·学记》中记载“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戍。打从商周起,各类学校在不同的学习年限要安排不同的考试,以检察学习的情况。从考试的过程来看,主要有考核方式、考核科目、考核内容与结果评定四个要素对考试起决定性的意义。

2.1考核方式

在当今的中国教育体制里,笔试仍然是主要的考核方式。笔试相对其他考核方式来说,具有公平公正,容易监督的优点但是笔试这种考核方式的缺点是考核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与不稳定性。十几年寒窗就只为一次高考,因此也会造成巨大的心理的影响。一次性的考试也受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很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与水平。

从中国古代以及现代发达国家的考试制度看来,除了笔试以外,评估制度是另外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评估制度的优点是相对稳定,对学生造成的压力较小。因此,许多国家将评估制度作为大学录取的辅助方式。如美国的一些影响大的学校在录取时,除了根据SAT的考试成绩以外,还需审查学生的资料,其中包括学生成绩、推荐信、课外活动情况、特殊技能和受奖证明、人品和领导才能等,而且还主要参考11年级(相当于高二)的成绩。而日本在实行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制度之余,也增加了推荐入学以及AO考试两种方式.AO考试是结合评估与考试两种方式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审查考生的具体资料、兴趣、实践与研究能力、独创性等方面,然后再结合面试来进行。

通过评估制度将平时成绩与能力纳入高考制度,可以作为高考考试的一个重要的补充,从而减少考试的压力,增加考核结果的稳定性与准确性。评估制度同时也可以减少教育对于考试的盲目跟随。

中国人口众多,教育机构数量多,不能盲目跟随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做法。制定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评估制度,由不同地区的评估机构交叉进行评估。结合评估与考试,才能合理地真实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2.2考核科目

中国的小升初考试,基本上都是只考核语数英三科。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科目增加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有的地方加考体育和地理两科。最后来看看高考,因高中分文理科,因此,考试相对应分为两个系列。早期的时候,文科系列考核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这五科,理科系列考核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五科,2000年高考改革为现在,又改革为文科系列考核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理科系列考核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这六科。近年来,高考的考试科目一直在调整。

除了音体美这些专业以外,不管怎么改,其实一直都在强调语数英数理化等必考科目口这些科目,侧重的是考核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而这些科目,也很难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相处能力、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

英国的A-LEVEL考试共有70多门课程,包括语言、文学、数学、艺术与设计、现代外语等口课程安排在高中与大学之间,为期两年,称为预科。第一年选修4门课程,第二年选修第一年其中的三门课程。美国的SAT-I考试考查语言、数学、标准书面写作,SAT-2有写作、文学、美国历史与社会研究、欧洲历史与社会研究等15种考试科目,学生任选其中3科o ACT是多项选择考试,分英语语法、数学、社会科学阅读测验、自然科学阅读测验等。

完全不与高考有联系的科目往往得不到学校重视,这就使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的得不到应有的培养。普及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的科目都进行一次初步的认识与了解,然后进行相应的考核与评估,作为考试成绩的参考或辅助材料。高考时则可以按科目安排统一考试,考生必须按招生专业的要求选考相应的科目,其他的科目则以平时评估成绩为依据。

2.3考核内容

当今的试题大部分都有标准的答案。有标准答案的试题能够很客观地反映考卷的分数,进而体现学生的识记能力或者是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但是却很难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毕业考试可以是考核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情况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但是升学考试更应该侧重于考核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能力。

英国的A-LEVEL考试试题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不会出偏题与怪题。评分分为A-E五个等级,学生获得三门D以上,基本上就可以被大学录取。而美国的SAT考试里有一项命题作文考试。通过作文,招生单位可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兴趣等,从而决定录取与否。

高考是众多升学考试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近年来高考的试题有逐渐增加主观题的趋势。然而目前大部分的主观题仍然有标准答案,答不上标准答案的那些点,仍然不会得分。高考不仅仅要检查学生识记与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发现、研究、学习、思考、创新、审美等能力。在高考中,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兴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的能力比了解学生已掌握的具体知识更重要。因此高考应该侧重于考核学生各种能力的差别,而不是考核学生识记具体知识的差别。

3、结果评定

结合平时成绩的评估,把考试的分数与平时评估成绩一起作为升学入学的参考,一方面可以减少升学考试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升学考试的不稳定性与偶然性。但是如果增加了主观题,而且这些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的话,那么如何通过考试正确而合理地评定学生的能力呢?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路线与发展思路,而不同的专业也需要不同特点的学生。有的学校重视学生细心与谨慎的能力,有的学校强调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有的专业需要识记能力强的学生,有的专业强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不同特点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学习的方法与答题的思路与方法也都大相径庭。有创造力的学生往往不愿背诵太多条条框框的知识,而细心谨慎的学生往往把知识的每个小要点都记得清清楚楚……如果学校能过这些试卷能了解考生各项能力的情况,则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招生与录取。

采取统一试题统一考试,客观题部分统一评定分数,然后把分数与主观题的答卷,还有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估材料一起递交招生单位,由招生单位给主观题部分评分,并决定录取结果口不被录取的学生的主观题,再由下一志愿单位重新评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试卷在不同侧重因素影响下获得不同的评定结果,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地真实水平。

4、结语

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已经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这种方式也广泛地被全世界各个国家采用。考试制度不能说取消就取消,更不能机械地随从发达国家的考核经验口我们需要建立适合国家国情、能合理运作的考试制度。高考如果以考试为主,以评估为辅以考核综合能力为主,以考查识记知识与运用的能力为辕根据统一考试,招生单位参与评分的话,则可以更公平更真实地反映考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l]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钱端升.民国政制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

[4]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5]郭齐家.中国古代考试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60 百度 中国知网